•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谁在拍卖中国文物
  • 吴树 / 8月15日
  • 四只铜兽首

    查尔斯得到三只中国铜兽首后,一直秘而不宣,也没有急于倒卖出去。这一招在古董行里叫“捂宝”,就是买到一件估计有升值空间的宝贝,不马上出手,而是藏在家里捂上若干年,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出货。什么是“合适的时机”呢?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等候同类别的藏品被市场热炒,比方说瓷器、字画、青铜器等等,找到一个合适的高点顺势抛出;第二种是等候同种类的艺术品被市场热炒;第三种是守候在某些特殊的背景下推出特殊的收藏团体疯狂抢购。而如何选择这三种时机,也有另外的说法。比方说,藏品丰富、资金雄厚的可以联合拍卖行主动“制造”时机,打广告、制造新闻、挖掘藏品的传奇故事等等;而像查尔斯这样不具备资金实力,又没有多大社会影响的藏家,就只好守株待兔、被动地等待时机了。

    两年后,时机似乎到了。1987年,圆明园12生肖铜兽首中的猴首和猪首在遭劫后第一次公开在纽约苏富比拍场露面。它们的起拍价都不高,仅为几万美元,一直拍到最后,成交价也分别只有16.5万美元和15万美元。

    尽管两只铜兽首的成交价不是太高,但若是按照查尔斯那另外三只兽首的进价来计算,却也整整翻了100倍。可令人意外的是,查尔斯并没有借助此场拍卖接着推出自己的藏品,因为他在这场拍卖会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重要的信息――中国人进场了,并买走其中一只猴首,另一只猪首则被美国一家私人博物馆收藏。精明的查尔斯似乎从中嗅出了更大的发财机会。

    记者经过查阅资料,发现这第一次进场竞买圆明园兽首的中国人名叫蔡辰男,台湾最大的信用社“第十信用合作社”原理事会主席蔡万春先生之长子、台湾艺术品收藏经济机构寒舍集团董事长蔡辰洋先生之兄长。曾经位居世界华人首富的蔡家,虽在之前受到“十信经济犯罪案”牵连,但经济实力仍然不可小觑。花十几万美元买下圆明园猴首投石问路,只是一笔小小开支而已。

    1988年,由于古董店经营上的困难,查尔斯不得不将手里的三只兽首低价转让给一个英国古董商,多年后,当圆明园兽首以单件价数百万、千万元人民币在香港成交时,这位第一个想利用铜兽首赚钱的古董商摊开双臂、不无遗憾地说:“也许上帝是公平的,还是让中国人去赚中国人的钱吧!” 1989年6月,由查尔斯转让的三只圆明园兽首,同时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亮相,并分别以牛首14.85万英镑、虎首13.75万英镑、马首18.15万英镑成交。特别令人瞩目的是这三件拍品的买主同出一人,那就是两年前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上买走猴首的蔡辰男先生之胞弟――台湾寒舍集团董事长蔡辰洋。至此,当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公开露面的5只圆明园生肖兽首,除开一只猪首以外,其中4只全部归属中国台湾的蔡氏兄弟所有。

    寒舍集团买回兽首后,于同年10月,在台湾举办了一次名为“圆明园国宝暨明清青铜器特展”。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会上,圆明园生肖铜兽首首次被国人正式抬上了金光灿灿的至圣宝座。消息传出,各路媒体纷纷跟风炒作,将蔡氏兄弟的一次艺术品投资行为提升至“爱国”通道。于是,在这些“爱国者”的接力赛中,一些早年碍于有关国际文物公约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预,不敢公开亮出非法所得中国文物的外国人,纷纷从地窖里搬出家族窝藏多年的“赃物”,有计划、有预谋地采取树立标杆、借题炒作、充分预展、托买托卖等手段,“满足中国人的爱国愿望,帮助他们买回本属于自己的文物和古董(英国报纸语)”。

    由此,在那些八国联军的后裔帮助下,一场起始于商业目的、被炒作成“爱国行动”的圆明园文物回归热形成气候,以12生肖铜兽首为代表的圆明园流散物品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外拍场,并且身价节节拔高,屡创天价神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