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玉文化,她涵盖太多知识和范围,我们这里就以每个朝代的帝王用玉文化简单阐述,对于我们进行下面的讲解有一定帮助。当文化时期过后,迎来的王朝社会,中国玉器文化也有了上万年的记录,而我们的文明史册是以皇帝的开号而开始,所以也就有了上下5000年的历史了,在夏商的时期,我们才有真正文明记载,有了皇帝的开始。但是在这个时期由于疆土的范围不大,许多地域还是处于文化时期,直到西周灭了商后,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律令,这才有了记载式的文明,和玉文化的传承,我们今天的玉文化开题也就在这个时候开始。
西周才是真正有记载的礼记时代,我们就从这些礼记中寻找玉器的痕迹吧。下面这些是西周的祭祀制度,这些制度都有用玉的习惯,根据不同的祭祀明目来祭祀不同的神位,从这些礼制的制度中我们看看玉器的实用功能和实际功能以备参考,这些制度都是笔者在考古资料和发掘资料整理出来的笔记,权当给读者一个休闲的娱乐小品,如有和真实历史违背之处,以真实历史为主要路径,切不可当作死记硬背的教材,部分明目还有待改进细化,只是笼统的简述下这些礼仪,以备在祭祀的过程中了解玉器,更加知道玉器的出处和使用功能,更加深刻了解玉文化,毕竟中国的玉器是从礼仪用起的。在这些制度中分为五礼,这五礼就是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其中吉礼指的就是祭拜,也为上礼,在这五礼中最常见就是祭祀,也是用玉最多的明目,本章就着重介绍这一礼记仪式。
( 西周玉器的代表:玉琮)
首先我们这些礼仪仪式:所有的祭拜都需斋戒,斋戒分散斋、致斋、清斋;
祭拜天地7天,祭拜宗庙、山川5天,祭拜小祠3天。
南郊:祭祀五帝之位,即为青帝、赤帝、黄帝、白帝、黑帝,分为东南中西北的方向,用玉邸圭四个和苍玉璧、玉帛祭祀。
北郊:祭祀五岳、四海、四渎祭祀,用玉,邸圭二个加黄玉琮、玉帛祭祀。
宗庙、社稷、明堂:帝王的先人、住地。用玉邸圭二个和苍玉璧,玉帛祭祀。
和朔:每月的朔旦,即时初一在社坛祭日;
立春:立春这一天,所有官员全部穿青衣,在东门外面设置一个泥人、泥牛,直到立夏,仪式是春耕祷告好的收成。
立夏:-祭祀夏天的收成
立秋:穿白衣
立冬:穿黑衣
五供:正月的第一个丁日来临,祭祀南郊、北郊、明堂、高祖、世祖。用玉;
上陵:对父母的祭拜,
冠:成人礼,正月的甲子或丙子日举行
夕牲:正月在皇城的郊区进行宰杀烹煮祭祀,用玉。
耕:天子大臣亲耕在正月,祭祀先农神,用玉。
高禖:求子的祭祀,也指媒神。在郊外祭祀
养老:祭祀周公、孔子
先蠺、蠶(CAN蚕):蚕神
祓禊(FUXI):洗澡,去除污垢的祭祀
请雨:穿黑衣服,7天祭祀一次
桃印:辟邪的一种方式,过了夏至,阴气就重了,要做桃符来辟邪
黄郊:祭祀黄帝的仪式,穿黄衣,用玉。
冬至:不理政,穿绛色衣
大丧:皇帝制:穿白衣,入金缕玉衣,饭含珠玉以礼,灵前供日、月、鸟、龟、龙、虎、连壁;王侯贵人公主入银金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铜金缕玉衣
我们根据这些祭祀的明目可以看出凡是用玉的祭祀都是非常隆重的祭祀,而不隆重的祭祀也就延续了我们今日的节气,我们主要看看用玉的情况,这都符合周礼的制度:“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两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祼圭有瓚,以肆先王,以祼宾客。圭璧,以祀日月星辰。璋邸射,以祀山川,以造赠宾客。”这样的制度一致延续到汉代,直到唐代才改变,具体的改变会在后面述说,不做赘述。在每次的祭祀前,要把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玉器收集过来,选择吉日进行祭祀,祭祀完毕后,玉器再各自返回收藏,这里可以看到对玉器的尊重,和对玉器的虔诚。
( 西周玉器 玉鹰青色,略显鸡骨白色。体扁,两面饰纹相同,皆以阴线刻成。鹰作伫立状,足翘起,长颈前伸,圆目,钩喙,弯背垂翅,羽尾下收。颌及颈根各有一穿,可供佩系。造型奇特。1979年山东滕县出土。现藏滕州市博物馆。)
对祭祀有了了解以后,我们在看看皇家的用玉状况:
车:皇帝的车叫玉辂LU,以玉装饰的车马具,以12为主要装饰号,(皇太子用9,公爵用7,大臣用5)即为12条飘带、12条彩丝等,周王朝衰败以后,连诸侯也架玉辂,这个时候的在战国时期变的没有章法,汉代以后才恢复。把玉装饰在四个角,有一条金龙,张口,含一块玉璧,玉璧为1尺2寸,后来规制改变,玉璧改为规璧(具体的玉璧形式和名称见后面章节,不做赘述)下垂五彩丝。天子车有倚龙有伏虎,龙为飞升的图案;皇子、诸侯王倚虎、伏鹿,龙型下降图案;公爵、列侯倚鹿、伏熊,下降龙型;
服:冕冠有玉藻(用五彩丝穿的玉珠)贯穿,用白玉12旒;皇太子用9、三公九卿7旒,用青玉,汉代之前没规制,可以佩戴相同颜色,汉代以后规定皇帝用白玉,下臣用青玉;卿大夫用黑玉5旒;上衣下裳,皆配玉剑具,图案随王制,只是用玉颜色不一样,同上。
佩:君臣皆佩玉,礼制各不同,有祓(FU)皮子做成的膝部下摆,从腰部延伸到肚脐下方开始,一直到脚面;在秦代之前,祓是玉佩饰连接时候,防止玉器在走动时候,因为幅度过大,而做为保护的皮具,一是为了显示威严,二是为了佩戴的玉璜(战国之前,帝王佩戴玉璜从脖子到脚面,是一挂玉璜,玉璜的解释在后面章节)在战国时候由于礼制崩坏,所有的佩戴玉器都不在遵循礼制,秦代采用了彩带连接佩玉的璲,也叫做绶,汉代一直沿用秦代制度,在汉代孝明皇帝时候,把这些复杂的佩玉换成统一的大佩,就是一个冲牙,二个瑀(象玉的石头,即是珉玉)二个璜全为白玉质地的,中间的穿珠和冕冠的等级相同,这些都是祭服,在唐代以后基本是沿用这些礼仪和祭祀,只是小部分变更,大方面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