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当代精典论述
  • 再论和田玉的魅力
  • 葛玉刚 / 8月20日
  • 葛玉刚——玉之源玉器总经理

    本文发表于2009年11月

    中国的玉文化绵延数千年,对中国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华夏文明的第一奠基石。和田玉是我国玉石材料中质地最佳、流传最广、身份最高的玉中珍品,以“玉性温润、刚柔相济”著名,被称为狭义之真玉。在中国玉文化里恐怕要数新疆和田玉名气最大、文化蕴含最深厚,绝无伦比。就故宫的和田玉收藏品中,90%是新疆和田玉。从殷商时代的帝王贵族用玉到现今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徽印的用料,和田玉一直占据着玉中极重要的地位,在中国玉文化中独领风骚、魅力无穷。

    和田玉之品性独具魅力,玉是大自然对人类最好的馈赠。产于巍巍昆仑山的和田玉在中国古人眼里,是至高无上的宝物和神物。崇高美好的品德被中国人视其为民族的精魂。古人认为玉是“地球的舍利子”,山川大地的精灵,中国许许多多才子佳人小说也无不与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玉也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即具有高贵的身份,又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对于和田玉的品质和美好,古人尊崇有加,溢美之词无以复加,东汉的许慎称其具有“仁、义、智、勇、洁”五德,认为“君子之德比如玉”而且“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更以“冰清玉洁”表达对和田玉之纯洁的赞美,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表达坚贞和不屈的精神。

    和田玉是一种珍稀的玉种,古人对和田玉古玉的评价,色沁就有上百种之多,别的我们暂且不论,单就古人对和田玉沁色的认定,认为沁色以五色者为最上,三色四色者次之,二色一色者,又次之。“盖以地中五色不易产于一处,唯殉葬时,方能萃集五色一穴,吾故曰非王含玉不易受五色之沁也。”可见五色沁之古玉,系嫔妃所佩之物“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和田玉色泽美丽,体如凝脂、温润光洁、质地坚韧。是他山之玉石所不能及,所不能达到之境界。然其美丽在于和田玉原都深藏于巍巍昆仑山中,随着天地沧桑的变迁、风霜雪雨的侵蚀,历经无数岁月风刀霜剑的挥砍和山涧河流的磨砺,荡涤原有的瑕疵,自身得到精炼,成为最具有生命力的美玉,成为与天地同存、日月同辉,真正承受天地灵气的时间圣物。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称“凡玉……贵重尽出于于阗”,明天医学家李时珍说“产玉之处多矣,独以于阗玉为贵”。众所周知古于阗乃指当今和田,历史上是自周的礼器、秦的玉玺、汉的玉衣、宋的观音、元的渎山大玉海、明的子冈牌、清乾隆的大禹治水等著名玉雕的原料都取材于和田玉。孔子说:“玉不琢、不成器”,“美玉不雕”的论述。玉除了具有美丽的玉性外,还要有人类的智慧和艺术的修养去设计、雕琢、美化,才能成为礼仪用器或佩戴。近年来,崇尚自然、本色的奇石、奇玉的收藏热悄然兴起。“美玉不雕”也成为新的收藏时尚,人们追捧着纯自然的完美。我们对古玉新玉比较,前人早有论述:“新玉之佳者,其色泽非不美观,特以刀法不古,色沁毫无,字迹花纹,亦少朴拙之气。实不如古玉之耐久咀嚼,况近代的玉质玉色、亦不及古玉之纯洁。今人追捧翡翠钻石,即以玉质与色,皆不及翡翠钻石之光润坚洁故也。若经受盘出古玉,脱胎后,形同宝石,性则良玉,令把玩者生悠悠慕古之遐想,有可会意不可言传之妙。较之新玉,其意味深长,则迥不相同。即翡翠钻石亦远不如也。是以古玉脱胎后,乃更是宝贵。”当今而论和田玉籽玉收藏增添了新的选择,并日益成为收藏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瑰宝”,给和田玉石收藏界增添了无穷无尽的魅力。

    和田玉文化源远流长。崇玉、爱玉之风延续了几千年,喜爱和田玉,喜欢的不仅仅是它的外在美,更重要的是和田玉历经千年沉淀的文化内涵,是一种质朴的美,中国是世界闻名古国,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玉石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中占着重要的地位,玉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世界其他各文名古国所没有的,它对中华民族的影响之深远是难以想象的。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文化史演进中,从石器时代,陶器时代而后玉石时代、再到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整个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特有的玉器时代文化,这是其他民族文化所没有的,也就是中国人念念不忘的民族特性。而玉文化的源远流长,上源可追溯到7000年前的商周时期,此时新疆人也已有制玉的经历。

    中国人先天的血液中,就有爱玉的基因,当中国人看到温润魅力的好玉,就情不自禁的想去抚摸它、佩戴它、把玩它、珍爱它,时时摩挲意想玉之美德,足以化我之气质,养我之性情,使我一生纯正无私欲之蒙蔽,至诚所感,金石为开,而玉自能复原。以中华人的名字来说,就是许多与玉或谐音旁来取名,尤其女子;另外美好的成语、字句如“玉成”、“玉女”、“玉树临风”、“亭亭玉立”等等,连传说中上苍大地的皇帝也叫“玉皇大帝”,玉是王者所佩,所以王字腰间加上一点便成玉,而国家的国字,则表示一定范围有玉材成“国”。如果中国文字没有玉,则中国美好的词语恐怕要失色很多,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国魅力。

    和田玉是美感与情感的结合。中国和田玉的历史绵延流长,任何一个朝代都尊玉、崇玉、不只是汉人,在汉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到与宋对恃的辽金厦,以及蒙古、满清的皇亲贵族均以佩玉分尊卑,死后也有大量的玉佩随葬,为后世出土或流传下去,这也是中华民族凝聚精神的情感之物。估计中外人士重视之美玉,而古玉尤为贵重,年代久远,造型精美的古玉就更加难得。且不说国之瑰宝,稀世之珍品,就是够年头的玉件,迄今也是“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它、佩戴它、收藏它,不仅因为它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更被当今人视为具有无穷经济价值潜力的藏物,它“柔能克刚,能抑能扬,能敛能彰”,可“舒瘀结之气,敛放荡之心”,当心情不好时抚摸它,仔细观赏研究,观察沁色的变化,你可以发现它如此美丽无比,把烦恼的俗事抛开忘怀,如果身上佩上一块心爱的美玉,平常的行动举止就会小心而有所节制,危险的地方也会尽量少去,更不会拍桌子乱发脾气,人们说玉能辟邪防身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佩戴上自己喜爱珍贵的宝玉,因节制自己的行为或舒展自己的情缘和魅力,而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展现出君子所应有的德性,而且,玉乃天地之灵石,得失皆是缘,得之是缘分,失之也是缘分,“盛世收藏,乱世黄金”。随着世界形势的进一步稳定,中国走向长治久安,民众生活与精神需求水平不断提高,怀一颗平常心,觅不寻常之物,做一件平常事,得不平常之福。

    和田玉之价值不可估量。在古时候就有价值连城的和田玉,以历史记载的“完璧归赵”来讲,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池来换取赵国的“和氏璧”,汉景帝因获得玉杯而改国号。在夏、商、周三代玉成为祭拜天地的“礼器”和“瑞器”,天子所用玉玺,所执政圭也都是玉制的,历朝历代的皇室贵族都将它奉为至宝与专宠,寻常百姓要佩玉也只能偷偷佩戴。而今则不同了,已天翻地覆、现人人可爱玉、可佩玉,玉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是一种文化的再现。自古,人们就视和田玉为珍宝和灵物,在全球范围内只有在新疆境内昆仑山一代产出,和田玉籽料,相当稀有。这种珍贵的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经过人们几千年的不断开采,地表资源已经少之又少,尤其是上等白玉近几年来的价格扶摇直上,和田玉籽料的价格每公斤达到了20-50万元不等,比20世纪90年代上涨了数百倍甚至上千倍。目前,优质玉料凤毛麟角,上乘的和田玉籽料则可遇不可求,若再经名师精工雕琢,其价值更不可估量,自是炙手可热的收藏佳品。

    收藏玉器,不仅是个人兴趣爱好的实现,也是一种潜力无穷的稳妥的长线投资。然而和田玉的收藏给藏家带来了很多难题,比如染色作假,山料磨成籽料,大大损害了和田玉的信誉和名誉,使得藏家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决策。当然和田玉即不像陶瓷那样体积大而易碎,又不像字画容易霉变、虫蛀,它更便于收藏和保存。和田玉既是收藏品,也是佩戴饰品,在随身携带、把玩的同时,能增进人体仪表美,充分体现事业成功,家庭和谐、美满、增添成就感。和田玉收藏不受经济收入和投资规模的限制,普通的和高档的都行,可上可下,一件和数件都好,可多可少,而且和田玉器加工是一项复杂的智力工程,从设计到打磨加工,必须靠人力手工完成,是人类聪明才智的思想精髓的体现,凝聚着加工者的心血和精神,造就了玉器成品的唯一性和特殊性,随着劳动成本的上涨,其价格上涨势在必然。

    以上就是中国民族的玉文化,玉的历史、玉的道德,就形成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文化史,就是一部完美的由玉记载而撰写出的光辉历史。在这部历史长卷中,人们把和田玉的物性与人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映射出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和田玉逐渐脱去神秘的面纱,向寻常百姓展示出其千年不朽的无穷魅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