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玉驻红颜
  • 吴官正 / 7月23日
  • 古人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生挑灯夜战,悬梁刺股,口里读的是孔夫子的条条框框,脑子里想的却是玉闪闪的美人,倩影飘逸,顾盼流彩,别有怀抱。这句话实实在在,不知激动了多少书生困倦疲惫的心,发奋苦读。

    于是在书生心中,美人和玉已经刻在心中,无法抹去美人如玉的容颜和玉如美人的气质。就连李白看不到西施容颜的时候,思来想去,认为世上之物仅有用白玉能与之相比了,于是有了“秀色掩古今,荷花羞玉颜”的感叹。龚自珍感悟一生,最终只觉得对于男人两样东西最为重要,“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是也。这“美人如玉剑如虹”,一是见龚先生审美情趣之高,二是见龚先生壮志胸怀之大。可见美人与玉,相融相合,彼此不分了。

    所谓美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这种恰如其分的视觉美感,或许是“中庸”思想反应在审美情趣上的典范,不剑走偏锋,不极端离奇。而白玉温润尔雅,洁白纯净,质地紧密,色泽柔和,恰是那种温存白皙的中庸气质,让人联想到美人。两者如此一致,何不使美之更美,美美融合,遐想无限呢?

    美人之肌肤,从古至今,皆是白净如雪,所谓肤如凝脂,就如羊脂白玉一样,望着白皙透光,摸着柔滑温顺;美人之声音,清脆如朝日莺啼,就如玉石碰撞,清脆悦耳,可在心中荡漾许久;美人之身躯,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恰似白玉,精光内蕴,远看时给人朦胧的美感,近观却能体会到从心里散发出的柔情,所谓“玉骨”,便是对这由内而外散发出的,说不尽道不明的气质的形容。

    连美人自己都觉得穿戴搭配,唯有玉饰,才能衬托出那份与众不同的风韵。而玉呢,独自无言,任凭美人佩戴,更显的纯净无瑕,不落凡尘。美人环佩叮当,如风铃响,诗云“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疑是仙女下凡来,回眸一笑胜星华”,能胜过天上点点星光,自是美人身上比星光更加迷人的装点,头有玉簪,身有玉佩,手有玉镯,真不知是玉石让美人使得星光黯淡,还是美人使得玉石闪耀过漫天繁星,只是这两者融合,魅力自然非同一般。如此一来,只要是像张生那样的书呆子,看到如崔莺莺这般的美人,三日不见,就可能相思病发,卧床不起了。

    美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美,纵然倾国倾城的容貌,但也抵不过时光飞逝的摧残,昨日是一枝梨花带春雨,今日则黄花陨落成春泥了。另一种是内在美,看气质纯净,看心智善慧,犹如莲花,香远益清,亭亭静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每个人的美女标准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大家都是共鸣的,即无心肝的美人是蛇蝎之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洋溢内在之美的美人才会流芳千古。所以美人的气质,美人的心肠,美人的德行,总是用玉来形容。所谓冰清玉骨,守身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因着玉石的精光内蕴,柔和温存,而且宁折不弯,恰似美人的心,虽然芳华不再,但是芳香犹存,环绕千古,永不停息。

    美人的青春,短暂的让人想不眨眼睛,就这样一直看下去,美人的容颜被千年的多情诗人总爱刻在玉石上面,想起的时候就拿出来抚摸一下。就连遥想与美人相逢,总是会在脑海浮现她那环身玉饰,顾盼生姿的身影,“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如此娇羞的美人,谁看了不因文采精华,而见之忘俗呢?

    人生百年,似白驹过隙,转眼之间,已是沧海桑田,而美人一日不能忘怀,一日思恋愈浓,赋诗作文,不能观其貌,作画挂于墙壁,风雨霜华,会日渐模糊;唯有将美人融于玉之中,天长地久,可观容颜依旧,可见心怀依然,仿佛是将美人的气韵融入到玉石的精蕴里面。玉驻红颜,玉留青春,玉里面藏着的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只愿佳人共婵娟,白玉共明月,美人共千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