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板桥幽竹
  • 玉鹤凌风 / 4月17日
  • 郑板桥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

    郑板桥摆脱了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正如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

    而在郑板桥的诗画题材之中,尤其以画竹吟竹见长,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故板桥画竹,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足见其对画竹达到了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成竹于胸的地步了。
    而郑板桥的吟竹诗,大多是借竹缘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情怀,表现出立根原在乱岩中,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劲,表达出写取一枝清瘦竹,乌纱掷去不为官的气节和气概,凡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高雅豪迈等气韵,都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郑板桥作品不同于传统花鸟画之处,不同于前人之处。传统的兰竹大多数表现为欣赏性的、娱乐性的主题,画面主要追求自然形象的真与美、绘画技能的高与低、笔墨运用的娴熟与雅俗,而到了郑板桥的笔下,除了达到这些技能技巧外,题画诗还赋予这题材新的思想内容和深邃意境,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让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思绪万千……

    郑板桥一生郁郁不得志,以卖画为生,穷困潦倒。但是郑板桥不为此而消极颓废,而是淡泊名利,还往往乐于自嘲,说自己“难得糊涂”,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处世之风,深谙老庄之道。其傲骨铮铮,百折不饶,不为功名利禄而失赤子之心,犹如幽兰青竹,暗香浮动,精神永泽后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