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关公忠烈耀春秋
  • 吴官正 / 8月4日
  • 话说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声如洪钟,力敌千钧。卧蚕眉,丹凤眼,仪表堂堂,威风凛凛;提青龙偃月刀,跨赤兔千里马,于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威震八方。此人便是关云长,三国风云人物,以忠烈武勇传颂于世,其事迹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从官方到民间,从知识分子到平头百姓,三教九流,五湖四海,皆崇拜之,信奉之,颂扬之。宋元后,其成为中国社会信徒最多的至上神灵,佛教尊他为护持佛法的“珈蓝监坛”,道教尊他为伏魔降妖的“关帝圣君”,儒学尊他为忠义神勇的“武圣人”,读书人尊他为“关夫子”,生意人尊他为“武财神”,习武之人尊他为“战神”,庄稼人尊他有司雨旸,救水旱的神力,还有各行各业的人都把他当成祖师爷,居庙堂之上供奉,三教皈依,九州隆祀。关公的魅力,纵横各个行业,将心植根各个阶层,就连孔夫子都不能与之媲美,在中国仅此一人而已。

    “关羽崇拜”这种文化现象是经过千百年来朝廷官方的主导,宗教学派的推崇,文人墨客的渲染,加上人民大众的心理需求,通过神话、文学、宗教、政治、艺术等形式表现出来,使之成为弘扬中华文化诸多美好精神的载体。

    历史中的关公,也是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关公一生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为中原时期,其主要行迹为跟随刘备,游离中原;后一个时期即为荆湘时期,其主要行迹为独当一面,镇守荆州。关公一生追随刘备,即使委身曹营,也心属刘备,以至于后来有千里走单骑的佳话,赤胆忠心,贯穿始终,这是关公人格中最大的闪光点。关公在三国时号称“万人敌”,先于千军万马中取颜良首级,威名初扬;后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曹操为之胆寒,威震中原,精钢铁骨,骁勇猛烈。关公自负,尽人皆知,这使他勇往直前,无人可敌,同时也使他过于高傲,对自己的胆力和才能深信不疑,目空一切,以至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最终导致荆州失陷,蜀汉衰败。“忠义”、“武勇”、“自负”就是历史中关公的性格特征,九分可敬之人格,一分可叹之脾气。终被后人抹掉了缺点,夸大了优点,成为一种信仰的对象。

    文学中的关公,摇身一变,成了封建社会“仁义礼信智勇”的代言人。经过文人墨客或移花接木、或凭空捏造、或夸大事实、或改造历史的文学表现,特别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集前人评书、戏剧、诗歌等文学题材中描绘关公之众长,浓墨重彩,精心刻画,尤为精彩。《三国演义》刻画人物有三绝,关公的“义绝”、诸葛亮的“智绝”和曹操的“奸绝”。如果说罗贯中写诸葛亮是多智而近妖,写曹操是奸诈似鬼魅,那么写关公则是英雄如天神了。桃园三结义的忠义情怀,温酒斩华雄的骁勇无敌,过五关斩六将的所向披靡,刮骨疗伤的淡定自若,水淹七军的智勇双全,单刀赴会的豪气冲天,还有捧读《春秋》,下棋对弈的闲情雅怀等等,一个上马取首级,下马读诗书的英雄,文武双全,忠勇俱在,罗贯中把世人对英雄所有的寄托到融进关羽身上,包括魂魄显灵这类迷信,成了封建社会所有人的人格标杆,皆以关公为荣。其中,华容道义释曹操这一回,“奸绝”曹操对关羽拉起家常,诉说当年赐金赠袍的恩惠;“智绝”诸葛亮千算万算,算到在心照不宣的情况下,只有关公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才有利于后来三分天下。于是“智绝”与“奸绝”成全了“义绝”,更是罗贯中巧妙构思,精心设计,告诉世人,奸诈必遭万世唾骂,智谋只是生存伎俩,唯有忠义当先,才是立身之本,生存之根,这样更使得关公一身义气在,美名天下扬了。借助《三国演义》在民间的传播,更使得关公的形象深入人心,形成共同崇拜的对象。

    传说中的关公,三教九流,都涉及到。佛教有关公神造玉泉寺的传说,更有入乡随俗,让关公做起了护持佛法的珈蓝,成为佛教神仙。道教有“关云长大破蚩尤”的神话,后来更将关公位列仙班,进入玄门,封“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帝圣君”,其尊号让道教始祖老子、天师张道陵、吕祖洞宾都自愧弗如,可谓登峰造极。军事上,南宋时有岳飞是关羽转世的神话怪谈,明朝时更有许多关公显灵救护军官,保卫城池,助剿倭寇的传说,关公成为了封建社会对敌作战的“战神”,利用迷信来激励战士奋勇抗敌。不仅如此,关羽因为水淹七军,被后来统治阶层利用,宣扬其能够捍御水患,降雨降雪,治病除疫,成为救水旱,防疫病的神灵,具备了保护民众的神格。关羽因为其喜读《春秋》,青灯对情史,俨然儒将气派,被后人称为“五文昌”之一,于是就有了很多关于关公托梦给苦读经书的秀才们,给他们讲解儒家经典要义,最后金榜题名的传奇故事。不仅如此,还有很多更行各业把关公捧为祖师爷的传说,不一一道来了。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神话人物中,唯有关羽,涉及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充满了大爱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保护神,护送中华儿女永世平安康泰。

    无论是历史中真实的关公,还是文学渲染的关公,抑或传说中的关公,皆是从不同的层面来推崇关公,让世人崇拜。归其原因,一是关公自身人格魅力的散发,关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人称“美髯公”,是古时公认的美男子,加上忠勇刚烈,功耀千秋,自然被无数仁人志士所追思缅怀。二是古时百姓心地愚昧,总要找个神人来顶礼膜拜,通过其虔诚的祈祷,借助神人的力量来保佑人世太平,福寿安康。关公勇猛无敌,加上宗教神话的烘托,更让其在百姓中成为神仙一般的存在,建立庙堂供奉香火,就自然而然了。三是自唐宋后,封建社会历经战乱,封建礼教已经名存实亡,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南宋理学家们将关公美化成儒家思想学说的理想人格,封建纲常伦理的精神化身。通过朝廷官方的册封,将关公的树立成维护整个封建社会的保护神一样的形象,让世人都有一个寄托,一个具象的信仰。可以说,封建社会从官方到民间,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整个社会都被关公巨大的光环笼罩着,维系着,运行着。于是千百年来,“关羽崇拜”也就成为了一个文化现象,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之中,譬如玉雕领域,常常以关公为题材,通过对其外貌的刻画,来展现出其特有的忠义威武的气质,从而寄托世人不同的情怀。但是不管怎样,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延续关公文化,缅怀关公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熄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