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玉指的是抱在石头之中尚未被加工的玉石,亦形容那些尚未为人所知的人才。浑金指的是自然之中,尚未进入熔炉进行融化提炼的金子。“璞玉浑金”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比喻人天然美质,未加修饰,或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中国的道家学说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就是强调这种天人合一,顺其自然之美学观,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道家文化的浸染,引发出自然朴素,和谐真实的美学观,就如璞玉浑金一般,不受人工雕琢,自有一番经过风吹雨打,自然留下的痕迹而自身具有的独特的美感。李白曾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就是最好的雕刻师,而我们的眼睛只要从这份风景中体会别样的美感就行,不应该把自己的审美需求强加到一朵莲花中,一块玉石内,这只是将美的范围缩小,将美的深度搁浅,将人的思维固定到一个方格中,是对想象力的摧残。天然的就是最美的,而中国古人是深谙此道,在艺术领域不无效法自然,崇尚自然,将自我融于自然,比如苏州园林,比如中国画中的泼墨手法,比如文学中的白描技巧,就是临摹自然,将自然置于眼前,从而引发人的无限思考。
因这种美学观,加上儒家人性善论,引发出得古人对于心灵美的追求,而要在内心保持朴实善良和自我人格的独立,不因社会洗礼而抹去棱角,生活所迫而丧失气节,世态炎凉而贪婪邪恶。人天生是什么样的性情,就要至始至终贯彻,而不能因为一时的自私自利而压抑自己,成为变色龙,这样只会更加卑微和不知廉耻。也就如璞玉浑金一样,久经风霜而不改其色,饱受摧残而不改其形,善良淳朴,坦坦荡荡,这是多数中国人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都向往的一种人格标准。
中国人的美,是富贵时闲淡清净,是平穷时勤奋坦然,是面对人生时的既努力精进又顺其自然,是面对自然时的超越自我而与万物为一体,就像璞玉浑金,千遭万劫,仍然发着自然的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