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鸡王镇宅
  • 资料整理—吴官正 / 8月19日
  • 一只大红公鸡立于大石上作昂首挺胸状,是中国吉祥图案中历史最悠久的作品之一。关于它的来历,晋人王嘉所撰《拾遗记》内有文字记载:

    尧帝在位时,政通人和,风俗淳厚。但常有恶虎下山,妖魅出林,肆虐为害,百姓视为莫大祸患。后来舐之国献来一种“重明鸟”,别称“双睛”。形状和普通的公鸡一样,但啼叫时声如凤鸣,并以琼膏为食。最奇特处在于它疾恶如仇,能奋翮翻飞,激喙扬爪,专门搏逐猛兽妖魅,使它们不敢造孽。于是国人莫不洒扫门户,期望重明鸟飞到自家来镇邪辟恶。

    然而重明鸟并不经常出现,或者是一年中光临数次,或者是几年不至。有人说这种鸟就是鸡中之王,便仿其形状,刻制木鸡,置于门户或屋顶上,居然也能起到吓退魑魅丑类的作用。于是众人纷起效仿,后因画画比木刻金铸更加省事,便有了张贴画鸡的习俗。

    鸡能辟邪,也能致吉,旧时民间婚俗迎娶时,男女双方都分别备大公鸡和肥母鸡一只,称作“吉人”,意为祝福新郎新娘吉祥如意,语源上有以“鸡”谐“吉”的构思;作为镇宅之用的公鸡所以要立在一块石头上,也是循此方式,以“石”谐“室”,即为宅室迎祥的意思。因此,在民俗语言中,《鸡王镇宅》的图案,又别称《室上大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