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狮滚绣球
  • 资料收集—吴官正 / 8月19日
  • 古代中国是否出产狮子,学术界向有争论。但在民间俗信中,它早已稳稳树立起了瑞兽的形象。流传甚广的狮子滚绣球纹图,就是一个典型事象。据说这一事象的发源,还得从南北朝时的名将宗悫(que)追溯起。

    据《宋书•宗悫传》记载,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南朝宋与南方林邑国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宋军统帅刘义恭以宗悫有勇有谋,派为先锋。及开仗后,果然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连获两城。但此后林邑国派出了以大象为坐骑的军队,驰骋沙场,来往无碍,宋军根本抵挡不住。

    宗悫接连受挫后,想出一条妙计。他召集将士道:“我听说狮子之威,足以镇服百兽。”旋命大家雕刻木块,制成狮子头套和面具戴上,复披黄衣,然后再与“象军”对阵。群象眼看众多“狮子”冲来,当真惊怖奔溃。宗悫趁机指挥大军掩杀,卒获全胜。往后,狮子在人们心目中,就有了压邪镇凶的作用,最终化为看宅守门的石刻。

    与此同时,为了再现“狮军”勇破“象军”的情景,军队创制了一种头戴狮套的狮子舞,慢慢流向民间,并逐渐增加了舔毛、搔痒、打滚等动作,变凶猛为可爱的形象。于是再演绎为舞狮子送祥瑞的习俗。为表示对狮子的回报(实际上是对舞狮者的犒赏),人们又发明了把赏钱裹在一个状如球形的封包里高高挂起,逗引“狮子”来咬的办法,这就是舞狮中盘咬和翻滚绣球表演程式的来历。
    俗信认为“狮子”顺利咬住封包是将有喜事上门的吉兆,所以又有了这么一句:狮子滚绣球,好事在后头。

    另外,因“狮”与“事”、“嗣”谐音,常见的狮形瑞图尚有象征“事事如意”的双狮并行,表示“好事不断”的狮佩绶带,以及祝欲“子嗣昌盛”的雌雄狮子伴幼狮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