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和田玉文化 > 玉雕题材典故
  • 嫦娥奔月
  • 资料整理—吴官正 / 8月22日
  • 嫦娥奔月是人们熟悉的神话,但故事情节和结局不一,版本极多。和这种现象相应,作为吉祥图画的《嫦娥奔月》,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其象征意义是有分别的:

    一位绝色佳人向着一轮明月冉冉飞升的《嫦娥奔月》,其故事为:嫦娥本是夏朝时后穷国君后羿的妻子。夏王太康荒淫无道,醇酒妇人。他听说后羿的夫人色绝天下,便提出同其做笔交换:后羿把老婆让给他,他把幽州土地赐给后羿。

    后羿起初不肯干此勾当,但经不住手下人的怂恿,最终接受了幽州之封,准备送嫦娥去京城。嫦娥既恨太康无道,又怨丈夫无情。遂于即将被逼送前的一天夜里,偷吃了后羿从王母那儿求来的不死之药,顿时身轻若云,向着月亮冉冉飞去。表现这一情节的嫦娥图,反映了人们祈求不死和登仙的向往。

    广寒宫前,嫦娥翩翩起舞,阶下还有玉兔捣药的《嫦娥奔月》,其故事为:嫦娥乃唐尧时大英雄后羿的妻子,受西王母委托,保管一颗仙药。后羿奉唐尧之命,为民射杀吃人的凶兽,唐尧为其设酒庆功,喝得酩酊大醉。

    醉人回家,妻子出迎。神智不清的丈夫便教唆老婆把那颗药丸吞了。嫦娥初不依从,禁不起后羿反复纠缠,竟照此办理。药一下肚,马上飘飘然矣,习习欲飞。后羿赶紧抓住她的裙子。结果夫妻俩一起飞到天庭。

    西王母闻讯大怒,问清经过后,即发配嫦娥去玉帝后庭听使唤,再把后羿变成玉兔,流放日月之山的阴面做苦工,同学仙有过、谪令伐桂的吴刚为伴。何时捣合成仙药还她,何时才能恢复原形。其实,这就同吴刚伐桂、树创随合一样,是永无尽头的“无期徒刑”。嫦娥见丈夫落此结局,悔疚不已,宁可放弃玉帝后庭的繁华绮丽的生活环境,追随丈夫来到清冷的月岩(即月亮)。从此,玉兔执杵捣药,嫦娥在一边起舞为其解乏。这种甘去流放之地伴随爱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倒让玉帝老儿受了感动,乃封嫦娥为月神,享受人间妇女香火供奉。这也就是民间民俗中女子每逢中秋祭月神的来历。所谓“男不祭月,女不祭灶”,也出典以此。做母亲的祭月,小孩子也跟着凑热闹,道是那玉兔也怪可怜的,也弄点糖果给它享受,这就产生了专供儿童祀奉的“兔儿爷”,并衍生出点兔子灯的习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