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当前位置: 资讯与投稿 > 玉友投稿文集
  • 不仅仅是石头
  • 资料整理-玉鹤凌风 / 3月29日
  • 中国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一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无所不能,无处不用玉,玉成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延七千年经久不衰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中国有句至理名言,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道出了琢玉的真谛。事实上,巧夺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来的,而是利用硬度高于玉的金刚砂、石英、柘榴石等“解玉砂”,辅以水来研磨玉石,琢制成所设计的成品。所以,用行话来说,制玉不叫雕玉,而称治玉,或是琢玉、碾玉、碾琢玉。琢玉的技巧是高超的,而治玉工具却是简陋的。直到近代,中国人一直使用传统工具,如线锯、钢和熟铁制成的圆盘、圆轮、钻床、半圆盘和架以木制的车床来制作玉器。在铁器发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大部分工具甚至只是以木竹器、骨器和砂岩配制而成。如此原始的工具,能琢磨出如此精彩的玉器,真是人间奇迹。

    玉石,在西方人眼里,不过是块美丽的石头,然而,在中国人这里,它却有着特殊的不寻常之义。它已渗入这个民族的血液,把一种文明凝结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积淀。

    “石之爱者为玉”,这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为玉做的解。玉,的确美。 天然美石凝结了天地的精华,渗入了一种润泽的光芒,让霉在众多的石头中脱颖而出。 它的美丽,不仅被中国人所认同,世界上的其他民族亦被其所迷惑。

    世界上出产玉石的国家很多,美国、加拿大、俄罗新等都有出产。延续了四千年的玛雅文明,其制玉技术较于中国同时期,无论是造型能力还是制作工艺,都毫不逊色。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达,玉石,在他们眼里,不过是块美丽的石头,其制玉传统髓着玛雅文明的消亡也随之中断。 然而,在中国人眼里,玉石,不仅仅美丽,还有者特殊的不寻常之义。

    长生与辟邪的灵物

    在中国近万年的玉文化传承中,不仅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遒家文化亦是它的主要载体,虽然,它最终也没有成为中国玉文化的主流。

    佛教力量的介入

    文质彬彬的佩玉制度,在礼制兴隆的太平盛世无疑具有教化意义,然而在军阀混战、弱肉强食的乱世,就只能作为一纸故事,留待人们去回味。东汉帝国崩溃以后,传统的礼仪已经变得苍白而没有生命力了。

    与世俗文化的交融

    随着各种文化的不断融入,玉器逐渐褪去了神圣和神秘的光环。到了宋代,玉器已经彻底摆脱了贵族专属品身份,大量流入民间,玉器的制作题材也融入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内容。

    这以后,玉石就不再神秘、神圣,而成了一种财富的象征,审美的艺术。今天,人们仍然愿意在身上佩戴—牧温润的玉饰,代表着—种美好的祈愿。

    回溯中国近万年的玉文化史,玉石在中国人心目中,从不是一块仅仅美丽的石头,它已经渗透入了这个民族的血液,把一种文明凝结之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一种文化的积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