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样的玉雕艺术品值得收藏,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上很多收藏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却多是这样:“收藏就要藏白玉,而且最好还是和田出产的白玉子料,可以保值升值。”
然而,中国玉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决定其价值的因素也是多元化的,如果只是追求玉雕的材质,非子料不收、非白玉不买,未免有失偏颇。须知玉石的品种千差万别,玉雕种类成千上万,如果过于追求某一种的玉石原料、少数的玉雕品种,是对中国玉文化本源的偏离,不利于充分利用珍贵 的玉石资源、发展玉雕艺术品的工艺水平, 也会对收藏者造成误导。
原料价值、工艺价值、文化价值是影响玉雕收藏价值的三个主要因素,在收藏的时候需要全面考虑。过于偏重某一方面都有会影响其收藏价值的客观性。
一、当代玉雕艺术品的原料价值
1、原料价值应包含稀有性和工艺性两 个方面
对于软玉而言,有山料、子料之分。从 颜色上看,大致可以分成白玉、碧玉、青玉 (青白玉)、墨玉、黄玉五大类。玉石在自然形成的时候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分,无论哪一种玉料,颜色纯正是最基本的要求。每一种玉石原料都有其适合的工艺价值。所以在评论玉雕收藏的时候,既要考虑它的稀有性,也要考虑玉石原料与工艺的结合性,玉石材料越完整,适合雕琢的题材也就越广,其工艺价值也就越大,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 面。
每一种玉石原料适用的创作题材也不一 样,白玉是广受大众欢迎的玉石品种,适用 的范围比较广,雕件、牌子、器皿等等,而且还特别适用于人物题材玉雕作品的创作, 现代玉雕中,玉雕人物的创作在吸收了西方 艺术形式后进行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专家普遍认为,白玉是玉雕人物最适用的玉石原 料。
①白玉近两年的出产情况很不理想,块度 比较大的子料产量很少,基本上以山料的产 出为主。
②碧玉颜色鲜艳,适合制作花鸟题材的玉 雕作品,极富生命力。新疆碧玉、青海碧 玉、加拿大碧玉都是深受市场欢迎的玉石原料品种。
③青玉,青白玉原料形体比较大,很规 整,适合琢制大型玉雕,而且质地细腻,用 来表现瑞兽的造型形象,可以非常好地体现所刻画动物的灵动形态。近年来,玉雕工艺 家们开始重视青玉(青白玉)原料的使用,特 别是玉雕动物,很多都使用青玉作为原料。
④黄玉又叫黄口料,一种非常少见的玉石 原料,产量很少,前些年发现了一小批戈壁 黄玉料,但是现在基本已经没有产出了,所以很昂贵,黄玉子料也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玉 石原料。
⑤墨玉的颜色基本成墨色--黑色,这种玉 石原料经抛光后油润度非常好,也是一种不多见的玉石原料。规整的墨玉原料制成的玉牌、手把件,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在考虑玉石原料的价值时,还要注重具有特色的玉石原料的价值,比如一种黑白色的玉石原料,这种玉石原料又叫青花料,是难得的俏色玉雕原料。还有一种带红色的青玉子料,青色的肉质细腻,红色的皮颜色鲜艳,青红相间,这渡自然,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玉雕原料。
2、产地与原料价值的关系
很多人都喜欢用产地作为玉石原料价值评价的依据,认为新疆料的价值要高于青海料和俄罗斯料,特别是以俄罗斯出产的玉石而言,很多人避之不及。其实实在没有必要谈“俄”色变,俄罗斯出产的玉石也是非常好 的玉雕原料。
从产量上看,质地优异的俄罗斯玉石, 特别是白玉原料的产量不多,这是俄罗斯政 府出于对矿产资源的保护,对山料玉石的开采有许多限制,特别是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 出产玉石子料,仍然是靠人工捡拾的方式采集,产量有限,价格昂贵。但俄罗斯的玉石原料仍是以国产玉石资源的补充,可以维护玉石原料价格的稳定,这对于行业和收藏者而言都是有益无害的。
3、消费者收藏玉石原料具有很大风险
随着玉石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玉雕生产厂家的增多,对于玉石原料的价格也在一路攀升,市场对于玉雕品种对于单一的需求,令白玉子料可以保值,增值,许多原料商人不愿承担加工的费用和风险,也乐得推波助澜。这种局面令作伪子料大量出现。山料经过滚筒磨圆后染色冒充带皮子料 出售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具专业知识的收藏 者难以辨别,很多人上当受骗。
俗话说得好,“神仙难断寸玉”,即使是天然的玉石原料,其质地、内部结构也是千差万别,由于原料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工艺性能决定的,只有极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才能确定其价格,因此,对普通收藏者而言,将玉石原料作为投资带有很大的风险性。即使是价值很高的玉石原料,业外人士在变现时也有很 大的难度,业内人士应该正确引导收藏市场的导向,不要将玉雕价值的炒作点集中在原料上,否则只能将自己的路子越走越窄。
二、当代玉雕艺术品的工艺价值
工艺是衡量玉雕艺术品价值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只是一块“顽石”。玉雕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是通过艺术家的工艺来实现的。由于玉器主要是由手工雕琢而成的,因此,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艺人、不同的加工设备、甚至是同一艺人在不同的时期加工的玉器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这些特点共同构成了中国玉雕的艺术大成,中国玉雕作品的惟一性也恰恰就是玉雕艺术品的收藏价值。
1、创意与工艺并重
在评价玉雕艺术品的工艺价值时,首先 要考虑的是玉雕的设计创意,要根据玉石原 料的性质。大小,颜色进行整体的设计,既要能够体现玉石原料的自然之美,又要借助 玉石原料体现玉雕技师的表达意图,达到人 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玉雕艺术作品的造型要优美、自然、生 动、整体构图要布局合理,章法要有疏有 密,层次分明。对于颜色干净、质地纯净的玉石一定要敢于“留白”,因材施艺是玉雕艺 术的最大特点,过于“夸耀”工艺的繁琐,反 而有画蛇添足之嫌。做工的细腻程度也是影响玉雕工艺价值 的重要因素,好的设计意图,只有通过好的 工艺才能得以体现,否则只能是功亏一篑。
抛光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因素,但是抛光 是一件玉雕艺术品能否真正达到完美的最后 一步。我们经常听到玉雕大师感叹:“哎,一件作品哪里都好,就是可惜抛光时把作品抛“歪”了”。所以在评价玉雕艺术品时,一 定也要注意玉雕的整体要洁净、平顺、不走样,细节之处也要抛到,整体没有遗漏,抛 光的亮度要均匀,不能有划痕和褶皱。
2、要能够体会创作者的独特用心
历数中国玉雕史上的经典制作,许多都蕴含了玉雕大师独特的用心,全新的艺术表 现形式、特殊的工艺技术,都是如此,从“子冈牌”到“四大国宝”,每一个创新都成为后世玉雕艺人遵守的典范。 当代的玉雕艺术是全社会的艺术,不再有表现形式的限制,可以自由汲取多门类的 艺术元素的精华,拥有了更多题材和表现形 式,涌现出许多可圈可点的作品。
如上海玉雕技师于泾创作的现代玉雕作 品《鸿鹄飞至》,就是一件难得的佳作。这 件作品选用的是黑白两色的青花子料玉石,墨色的玉石被雕琢成天鹅的造型,一抹黄色 的皮色被巧雕成“丝带”衔在天鹅口中,玉石 白色的部分干净、温润,被雕琢成灵动而优美的女性形象。
这件作品的表现形式突破了 传统的玉雕题材选择,用写实的手法变现天鹅的形象、用写意的手法变现天鹅怀中的女性,虚实与动静相结合。女性的造型优美, 比例协调,美而不媚,韵味十足。这件作品很好地结合了玉石的先天优点和作者的独特 匠心,获得第四届中国玉石雕刻作品天工 奖“银奖”和首届中国和田玉‘玉鼎杯’艺术精品展金奖。
两千多年前先秦古籍《考工记》就强调 工艺品应“材美工巧”,因此好的玉雕作品既 要充分突出玉雕的材质美,还要运用玉雕技艺和设计理念表达和强化玉雕的美学价值。 玉雕除必须强调材质美外,其形式美和内容的深邃也是绝不可忽视的。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共同传达着作品的思想,传递着作者精神 层面的思考和体会,表达着作者对审美的感 受。
1、形式
作为造型艺术,玉雕特别强调服从形式 美的规律,注重表现。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圆雕和浮雕。
①圆雕是在实际存在的空间通过 体、面、线等造型手段表现玉质和作品的题 材。圆雕可通过体量表现气势,通过面的起伏和线的变化表现细节,通过线条约束外 形,突出轮廓。观者可环绕圆雕作品从任何 角度欣赏。
②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 的立体形象,利用透视、错觉、实影造成较 为虚拟的空间效果,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场景。圆雕和浮雕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件玉雕 作品上,两种表现形式相互衬托,穿插运 用。
从玉雕作品的表现题材上,通常将其分 为山子、器皿、人物、花鸟等,从工艺的角 度其鉴赏和评价原则不尽相同。这种分类方式具有技艺上的专业性,也较好地抓住了作 品的形式特点。然而作品的题材范围是十分 广泛的,表现题材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存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必须借鉴艺术学的 研究成果和研究理论,从各种不尽相同的玉 雕作品中,对审美元素进行分解和概括,才能真正领悟玉雕作品的鉴赏和评价要领。
根据玉雕作品的形式鉴赏特点和重点,可以将 其简单归为具象玉雕、装饰玉雕和抽象玉雕三大类。当然,对这种划分的理解不能过分教条,这种分类并不绝对和截然,比如具象 玉雕和抽象玉雕都有装饰功能;而装饰玉雕 又往往采取了不同的具象组合和抽象纹饰突出主题并强化装饰效果;抽象玉雕一定是对 某种客观具象事物的抽象表现,其表现形式 一定具有某种装饰效果。
①具象玉雕是以客观事物为蓝本,对其外 观、神情、动态、性格等进行再现。再现并 非只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应抓住特点,表现更深的意境,以有形表现无形,调动观 众的想象和联想,从而达到艺术效果。如玉 雕动物、植物、人物等除要准确刻画其外观外,还要通过凝固的瞬间形象传递其动感、 神态、思想和性格等信息。具象玉雕的鉴赏 要点在于是否准确、生动、自然、传神。
②装饰玉雕是基于客观事物,但通过概 括、夸张、提炼等手法表现美学装饰价值, 注重观者对美的体验和享受。如玉雕画、屏风、玉雕山子、器皿等,创作题材可以较为 广泛。装饰玉雕的鉴赏要点不是在于真实, 而是在于是否具有美感,是否符合形式美法则,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节奏韵律,多 样统一等。
③抽象玉雕通常是直接表现本质和内在结 构,以点、线、面表现时空的节奏和韵律, 追求时空的相对统一,表现人类思想的复杂和精华,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由于材质特 点和传统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抽象玉雕实 体在中国玉雕作品中较少见,但抽象纹饰比比皆是,如涡纹、饕餮、盘长、太极图等。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鉴赏能力的提 高,相信抽象玉雕在中国一定会诞生出自己的鉴赏群体。抽象玉雕的鉴赏要点在于是否 能调动观者的情绪,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 的共鸣和认同。
2、内容
玉雕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指题材、主题思 想、人物 、环境、情节等的综合,是通过 形式表达出来的。相对于形式,内容通常可以通过作品标题或语言文字加以描述和表 达。玉雕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有 机体,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例如作品形式本身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体 验更侧重于情感。
作品一旦完成,其形式就 已固定不变,而内容却会因观者的不同而不 同。内容的发掘一方面依赖于创作者的学识和才能,另一方面则依赖于观者本身的鉴赏 水平。玉雕作品的内容通常看似简单、通 俗,但经过充分挖掘后却往往发现其立意深远、内涵丰富。虽然近年来业内也出现了一 些嘲讽和警示内容的作品,但大多数玉雕作 品的内容都是从积极的角度借古喻今,歌颂美好的事物,表现幸福的生活。
要将天然玉材变成具有一定形式和内容 的可视玉雕作品,当然离不开玉雕制作技艺 和技巧。熟能生巧,巧能化腐朽为神奇。优秀作品一定凝结了优秀的技艺,而过分的技 艺卖弄也会通过作品表现出来,以致弄巧成 拙。在《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中,清高宗乾隆为玉而题作的诗文超过830篇,除称 赞、欣赏、感叹外,这位玉痴皇帝还明确表 达了对玉雕作品的审美观:如“吴中玉工爱惜玉材,每就其形似制为新样,以质重可获 厚利,意谓见巧而转近于俗”、“多加刻镂不 免失之机巧”…….。这些话既表明不能完全就材保料,也明确地表达出对过份追求工细 的反感。
玉雕作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构成了作品 的语言,无声地表达着作者的意图。作为中 华文明载体之一的玉雕作品,在长期实践中 形成了一种审美理想境界——意境。玉雕 作品的艺术审美十分讲究意境。意境是中国 古典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意境中既有作者的情,又有从现实中升华的景,还有内在含蓄、意味深长的意。
对意境的认识和充分理解需要丰富的 历史知识和生活阅历,需要有较高的审美素 养和艺术修养。真正的鉴赏家和艺术家往往集于一身。例如徐悲鸿在其“专长”一栏中仅 写到:“会看画的好坏”。因此对玉雕作品鉴 赏和评价的认识存在一个过程,对玉雕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日之功。
3.艺术鉴赏与艺术评论
从经济学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玉雕创 作者制造和提供美,而观众需求美,接受 美。只有观众的鉴赏能力提高,美的需求提高,才能真正刺激更多的好作品的诞生,充 分体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实现作品的经济 价值。玉雕作品只有通过鉴赏才能最终实现其审美价值,通过评论才能最终体现和提升 其审美价值。
对玉雕作品的艺术鉴赏根植于材质和外 观形式的评价,根植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鉴赏活动是一个高级的、复杂的审美再创造过程。在鉴赏过程中同样适用于许多心理学 规律,如多样性和一致性,保守性与变异性 等。这一阶段的审美思想活动主要有联想、想象、情感体验、理解等。经过一系列的思 想活动,玉雕作品的观众通过感知、认同、 欣赏等情感体验达到顿悟、共鸣等精神升华。鉴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认识能力越 深刻,对相似题材和作品表达含义的背景知 识越了解,其鉴赏能力就越高。
玉雕作品的艺术评论是艺术鉴赏的另一 个层面,艺术评论是通过鉴赏活动后产生的 既带有评论者个人观点,又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文字或非文字评价。最为系统的玉雕作品 的评论当属清高宗乾隆,在他的诗中对玉 质、玉工等有煲有贬,其明确的审美态度对当时的玉雕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评论一定是在鉴赏的基础上进行的,是 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后作出的结论。通过评 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其他观者更好地鉴赏玉雕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并引导审美需求,另一 方面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者产生有效的信息反 馈,促进更多优秀作品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倪东方就曾说:“我的心注意 听的不是赞歌,而应该是他们所评论的低声 细语,从这方面吸收外来营养,来充实自己 的创作能力” 。
评论应观点清晰,态度明确,有褒有 贬,有理解有剥析,决不是个人情绪的发 泄,更不是蓄意炒作和恶意中伤。鉴赏玉雕的主要目的是能够让观者从作品中体会造物 主的神奇以及作者的苦心,充分发掘其艺术 性从而领悟人生哲理,得到精神升华,因此一个公正的玉雕评论者的出发点应该是善良 的、积极的、无私的。
中国玉雕事业的繁荣不仅需要制作大 师,还需要鉴赏家和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