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湛蓝明净的湖水,没有巍峨的山顶,这里只是一片广袤无垠的沙土,阳光淡淡地洒在沙石上,微微闪出金光,万事空灵。偶有风吹过,沙子便铺天盖地飞扬,犹如走在远古洪荒之地。
当风沙过去,一切沉静下来,一些裸露着模糊印记的诡异文物渐次涌现。你望见了它们,就在那片沙土凹陷的地带,有玉壁、方鼎、玉琮、翁仲等来自不同时代的古物半埋半掩在土里,惊喜和期待交错着呼之欲出。走近了仔细端详,这些古物都过显陈旧,但上面的线条和图纹却依旧硬朗分明,各自象征着一方文化。你疑惑着为何它们会出没在这方土地,也许还历经无数风雨,但那完好的躯体仍缄默无语得昭示着自然无可抗拒的伟力,让人想到远古至今的繁复变迁与生生不息,一时几乎无语。
站在这些古物前面,就像在几个时代的伟大之作间穿行,直觉得人渺小无力,很难有足够的气场与这样的鬼斧神工对视。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在这一刻团聚,成就了一场罕见的文化视觉盛宴。连接着古老的商周、汉朝等几个时代的文明,此刻穿越几千年的历史时空,在一片沙地聚首,带领着我们完成一次跨时空之旅,追溯至那几个时代辉煌的历史一角与发展演进。
而这跨世纪的一幕实际上仅是来源于一块精雕细琢的和田籽玉。这件玉器题为《文化盛宴》,创作者根据玉料本身的形体,材质等天性,通过丰富而有深度的构思,操以谨实的工艺,巧妙地再现了上述宏伟的一幕,成就了一尺精致的画面,也像由一部精彩影片中剪辑出的耐人寻味的一段。作者用上等和田玉精雕而成的玉壁、方鼎、玉琮、翁仲等,在远古时代应该是寻常人家都可能拥有的吧。那时,即使家境平常,不算达官显贵,家家使用的器皿,佩饰,穿的衣服,都有属于那个年代普遍而严谨的审美标准。持有共同的物质价值观,拥有对物质精神的注重和推崇,也决定了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生活中所用的物品,实在是对人,对社会的精神面貌有很大作用。古代,尤其崇尚祭祀,对此克守万分,世代延传,这种警戒素来可贵。而玉壁、方鼎、玉琮等,都是祭祀常会使用到的东西。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周礼》就著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之说。
经考证,玉琮距今有近5000年历史,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玉琮的造型通常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同时,它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新石器时代发现较多的为良渚玉琮,至商周时期玉琮数量减少,历史记载,这一时期玉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而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大体与西周时期相近,形体普遍较小。玉琮最精致的时代当属战国时期了,那时玉琮多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这件作品里作者所雕琢的玉琮形体小巧,兼刻有细致紧实的云纹,比较接近于战国时期盛行的玉琮文化,作者应该费了不少心力方得制成。
在整件玉器的中间部位设计雕琢有一尊兽面纹方鼎,兽面的上半部分带有天然的酒红皮色,皮色由上至下由深到浅的曼延开来,使整具兽面显得凸出明了,加上那精细的线条纹路,整尊方鼎十分典雅大气。方鼎从商早期就开始盛行,那时即以兽面纹方鼎为代表。商周时期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尤其是青铜礼器,极为统治者所珍视。它们是贵族家庭的传家宝,只有在举行盛大典礼或祭祀时使用。鼎的多少,反映了地位的高低,鼎的轻重,标志权力的大小,甚至王权的兴衰。
一块半埋于沙土的玉壁占领了一个极显目的位置,它安静地竖在那里,半段身躯已被沙土淹没,但它身上所透射出的文化内涵依然深刻迥力。玉璧的纹饰因时代不同而存在差异。商代的玉璧多饰弦纹,春秋战国至汉代,玉璧多为云纹、谷纹、蒲纹,间或有螭纹。而唐、宋、元以后还出现过刻有凹雕螭纹、乳丁纹、兽面纹、花鸟纹装饰的玉璧。玉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是作为一种权利等级的标志,既可佩带、随葬,同时又可作为社会交往中的馈赠品,信物,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作者在这件作品中有意将玉璧的文饰作旧,略显模糊,但尚能隐约看出其文饰制作精致而复杂,有似云纹,或可推属为汉代文化。为观者留有一定的遐想空间,也许就是创作者最殷实的心意。
你看那座卧倒在地的人像,那被称为翁仲,它带着一点沧桑,也许正是在他倒下后,这种感觉才断然存在。但他依旧完整、神威。作者的精湛工艺也由此可见一斑。翁仲,原本指的是匈奴的祭天神像,大约在秦汉时代就被汉人引入中国,当作宫殿的装饰物。后来专指为陵墓前面及神道两侧的文武官员石像,成为中国两千年来上层社会墓葬及祭祀活动重要的代表物件。
很明显,整件作品是由众多具有内在联系的细部组成,每一个细部都有自己存在的独立内涵。简单分割后看,每一件精心雕刻的古物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代表了各自所象征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背后所隐藏的历史文化。但作者以惊人的创造力,精心构思布局,使它们在一片沙土里聚首,历经无穷的变化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命体,疏通了一条再现不同时代历史文化的脉络,带来了一场强势的视觉文化盛宴。或者,这已不再是一次简单的艺术创作。它更像是一次“中国性”文化的体现。
在当代玉雕艺术这个宽广的领域,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似乎并不缺乏表现力,但真正需要“被表现”的思想,在他们的作品中,却总是显得过于单薄,无法突破那种困扰着他们的过于保守的隐形的束缚。在当今世界中,文化身份并非仅由出生决定,它同样也能是想象力的产物。